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開心農場之少年兵團0511



這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們
因為不太善於課業的學習
所以被編排到所謂的「中途班」
體貼的校方也為他們安排了許多不同一般的創意課程
例如烘焙課、電腦課、園藝課、捏麵人才藝課、建教合作與校外教學......等
還有每二週專屬個人的一堂諮商輔導課
(就是每二週每個人都得輪流與社工一對一談話)
我剛剛好就是負責這項陪學生聊天的社工啦

因為這個班級原本就有園藝老師帶領孩子上園藝課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喧賓奪主造成園藝老師的誤會
最後在行政考量及孩子們的特殊性決定利用原本的諮商晤談時間
採取一對一個別擊破的方式進行
(少年容易因同儕壓力而有從眾行為或莫名為反對而反對)

就像是運用遊戲治療或是敘事治療或是其他的療法一樣
我選擇使用園藝治療來靠近孩子的心
利用植物為媒介讓我可以更瞭解他們
這天很開心學生們都很捧場陪我玩植栽
(少年很排斥治療這種字眼出現在他們身上,所以我用徵求意願的方式請他們陪我玩、陪我種植物)
透過這種方式孩子們的防衛心自然卸除
和我邊做邊聊、邊聊邊鼓勵肯定他們
有時在操作的過程也會有不同以往的發現
雖然有點違反專注原則
但感覺真的還不賴耶
信任關係有大躍進唷


↑除了培養土是另外買的,其他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藉機宣導環保概念又讓孩子們學習珍惜資源
若能培養植栽興趣,日後他們也不用多花錢就能從生活中自行取材

↑從標準動作—環保育苗盆開始



↑女學生學會之後在下一堂主動表示要教同學、幫同學做
立即發揮了互助精神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但我擔心會造成男學生的依賴及女學生蹺課的藉口
所以只讓女學生完成前半段,後半段還是讓男學生獨力完成


↑原本很賴皮、沒自信、超級否定自己的男學生
在最後完成屬於自己的盆栽後也露出開心的笑容啦
我告訴他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再難的事都可以達成目標


↑原本今天諮商晤談沒有排到他,後來坳不過學生的請求
我只好犧牲午餐時間,再加碼一場讓這位男學生玩玩
希望一頓午餐的時間能啟發他幼小的心靈啊~~

↑瞧!多麼專注!
只是為了灑下種子,他堅持要有順序的排列
因此讓我發現了不同於老師口中散漫的模樣


↑家裡務農的她對從事植栽很有興趣也很有信心
也因為這份自信她堅持要“為”我多種一盆
而且都是挑選不好種容易有蟲害的植物
於是我請她“幫”我照顧好這些植物們
我想這也是一種責任的託付,藉以養成負責的態度



園藝治療師認證—台中心光四班


〝園藝治療師〞
這是什麼?是幫植物治病的嗎?是治療什麼碗糕?

我想一定有不少人看到這新名詞時心裡多少會浮現N個問號
就如同當初的我剛聽到時的反應一樣

園藝治療師認證課程第一次在台中舉辦的時候
這新興玩意兒馬上吸引我的注意了
當時心裡直覺反應就是「這係蝦密?」
在好奇的驅使下我開始搜尋相關資訊
但並沒能馬上報名參加該課程
(因為學費不貲+工作時間安排)
就這樣默默觀察了一段時間

終於~在今年~我報名了

總是在門外窺探不如直接踏入實際瞭解

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卻是紮紮實實的精彩啊!

老師的熱情與幽默、同學夥伴們的可愛、植物的樸真自然
都讓我由衷感動且慶幸自己決定參與這一切
也很喜歡郭雅琳同學致贈的提辭裡寫到:
「灑下的菩提種子亦會有發芽的機會」

所以我深信在這四天課程裡與老師、同學的相遇
是一種善緣、是一種契機、是一種生命的交流

課程是結束了,認證是到手了,但曲終人未散
看到好多夥伴們回到原來的崗位上認真操作著
並延續著老師的無私精神利用網路分享著成果
而我思考著該如何將滿腹的學習運用於生活中
(老師經常講的那句coach yourself and go for it 太震耳了,課程結束後腦海裡仍經常會出現這句話不斷迴盪)

所以,對我而言
園藝治療師認證課程就像是一塊敲門磚
課程結束了,才是園藝治療摸索與實驗的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