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嬌與艷的糾纏

家裡很幸運有空間可以栽種許多花草
雖然地方不大卻也擠了不少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植物
不論四季更迭都能駐足欣賞各式花態的不同風情
前些日子在頂樓前院目睹了這場嬌與艷的糾纏...

↑紅嬋花
好美的粉色,搭上她的花形及柔嫩的花瓣,是不是更覺嬌柔呀

↑沙漠玫瑰
多搶眼的鮮紅,就如盛開玫瑰的熱情,艷攝眾人的目光

這二種皆屬於夾竹桃科,應該可以算是好姊妹吧(我自己想的)
我媽將她們擺放一起,可能是想讓她們當好鄰居吧
結果紅嬋花和沙漠玫瑰搞得太親密了
於是變成了這副勾勾纏的模樣

看到沒~看到沒~
就是紅嬋毫不客氣地把沙漠玫瑰一圈圈的纏繞
可憐的沙漠玫瑰被緊緊的勒住無法呼吸
在最細嫩的頂端處因受不了已呈現枯窒

若不及時解救沙漠玫瑰
我真擔心她最終無法掙脫而整株枯亡
不得已費了一番功夫慢慢地將她們拆散
還給沙漠玫瑰一個可以恣意綻放的空間
而紅嬋則是給予輔助支架讓她繼續她的攀爬人生

幾經觀察發現紅嬋只適合獨立擺放
在她的旁邊一定要架上適當的支條或攀架
還得經常巡視別讓她有機會去蒂嘟其他植物
這樣大家就能平安相處並保有各自的美麗啦

其實這樁糾纏事件
也不能全說是紅嬋的錯
紅嬋依著她的本能攀附生長
沙漠玫瑰即使被纏住仍努力綻放最美的姿態
不論是誰都極力展現著生命的韌性
那是一種很自然的生命力吧

於是我將這份發現聯結了生活體驗思索著
如何在待人處世上平衡各方需求且合諧共進
又如何在困頓處依然奮力保持美麗姿態而不自餒

植物不說話
卻用無聲的力量
傳遞世間的道理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開心農場之少年兵團0511



這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們
因為不太善於課業的學習
所以被編排到所謂的「中途班」
體貼的校方也為他們安排了許多不同一般的創意課程
例如烘焙課、電腦課、園藝課、捏麵人才藝課、建教合作與校外教學......等
還有每二週專屬個人的一堂諮商輔導課
(就是每二週每個人都得輪流與社工一對一談話)
我剛剛好就是負責這項陪學生聊天的社工啦

因為這個班級原本就有園藝老師帶領孩子上園藝課
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喧賓奪主造成園藝老師的誤會
最後在行政考量及孩子們的特殊性決定利用原本的諮商晤談時間
採取一對一個別擊破的方式進行
(少年容易因同儕壓力而有從眾行為或莫名為反對而反對)

就像是運用遊戲治療或是敘事治療或是其他的療法一樣
我選擇使用園藝治療來靠近孩子的心
利用植物為媒介讓我可以更瞭解他們
這天很開心學生們都很捧場陪我玩植栽
(少年很排斥治療這種字眼出現在他們身上,所以我用徵求意願的方式請他們陪我玩、陪我種植物)
透過這種方式孩子們的防衛心自然卸除
和我邊做邊聊、邊聊邊鼓勵肯定他們
有時在操作的過程也會有不同以往的發現
雖然有點違反專注原則
但感覺真的還不賴耶
信任關係有大躍進唷


↑除了培養土是另外買的,其他材料都是就地取材
藉機宣導環保概念又讓孩子們學習珍惜資源
若能培養植栽興趣,日後他們也不用多花錢就能從生活中自行取材

↑從標準動作—環保育苗盆開始



↑女學生學會之後在下一堂主動表示要教同學、幫同學做
立即發揮了互助精神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但我擔心會造成男學生的依賴及女學生蹺課的藉口
所以只讓女學生完成前半段,後半段還是讓男學生獨力完成


↑原本很賴皮、沒自信、超級否定自己的男學生
在最後完成屬於自己的盆栽後也露出開心的笑容啦
我告訴他一定要相信自己做得到再難的事都可以達成目標


↑原本今天諮商晤談沒有排到他,後來坳不過學生的請求
我只好犧牲午餐時間,再加碼一場讓這位男學生玩玩
希望一頓午餐的時間能啟發他幼小的心靈啊~~

↑瞧!多麼專注!
只是為了灑下種子,他堅持要有順序的排列
因此讓我發現了不同於老師口中散漫的模樣


↑家裡務農的她對從事植栽很有興趣也很有信心
也因為這份自信她堅持要“為”我多種一盆
而且都是挑選不好種容易有蟲害的植物
於是我請她“幫”我照顧好這些植物們
我想這也是一種責任的託付,藉以養成負責的態度



園藝治療師認證—台中心光四班


〝園藝治療師〞
這是什麼?是幫植物治病的嗎?是治療什麼碗糕?

我想一定有不少人看到這新名詞時心裡多少會浮現N個問號
就如同當初的我剛聽到時的反應一樣

園藝治療師認證課程第一次在台中舉辦的時候
這新興玩意兒馬上吸引我的注意了
當時心裡直覺反應就是「這係蝦密?」
在好奇的驅使下我開始搜尋相關資訊
但並沒能馬上報名參加該課程
(因為學費不貲+工作時間安排)
就這樣默默觀察了一段時間

終於~在今年~我報名了

總是在門外窺探不如直接踏入實際瞭解

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天,卻是紮紮實實的精彩啊!

老師的熱情與幽默、同學夥伴們的可愛、植物的樸真自然
都讓我由衷感動且慶幸自己決定參與這一切
也很喜歡郭雅琳同學致贈的提辭裡寫到:
「灑下的菩提種子亦會有發芽的機會」

所以我深信在這四天課程裡與老師、同學的相遇
是一種善緣、是一種契機、是一種生命的交流

課程是結束了,認證是到手了,但曲終人未散
看到好多夥伴們回到原來的崗位上認真操作著
並延續著老師的無私精神利用網路分享著成果
而我思考著該如何將滿腹的學習運用於生活中
(老師經常講的那句coach yourself and go for it 太震耳了,課程結束後腦海裡仍經常會出現這句話不斷迴盪)

所以,對我而言
園藝治療師認證課程就像是一塊敲門磚
課程結束了,才是園藝治療摸索與實驗的真正開始